修建红旗渠的故事
上世纪60年代,林县(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)人民靠一锤、一钎、一双手,苦干10个年头,硬是在万仞壁立、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,斩断1250个山头,架设152座渡槽,凿通211个隧洞,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——红旗渠。
红旗渠小故事
任羊成老虎嘴里拔牙的故事
在修建红旗渠的人群当中,有一只专门负责出险的队伍,共产党员任羊成担任除险队队长。他们每人身上系着几十斤重的绳索,手上拿着特制的铁钩,荡秋千一样,在悬崖上荡来荡去除去险石,如果稍有闪失,身体与崖壁撞击,后果将不堪设想,出下来的石块,又往往是顺着手中的铁钩,往头上走的,所以一不留神,很容易砸着自己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。工友们跟她开玩笑说,羊城啊,你这是在老虎嘴里拔牙呀,一次出现时,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掉下来,正好打到他的嘴上,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黑,昏了过去一会儿,清醒后嘴里却鲜血直流,她张了张嘴,却说不出话,原来是会砸在他嘴上三颗门牙,行在嘴里,卡住了舌头,在进行凌空出现作业时喊不出话来,就无法跟上面拉绳子的人配合,他们之间相互使看不见的,只能顺着绳子喊靠绳子传递声音,就是听不出来就无法施工,任羊成情急之下,就拿起腰间随身携带的钳子将三颗牙硬生生的拔了下来,不顾鲜血直流在悬崖上又持续作业,长达六个多小时
红旗渠的小故事,一分钟演讲
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,安阳官方的计划是以红旗渠总干渠为申报保护范围,从渠首到分水岭站全长70公里。 多年前,民间就有红旗渠申遗的声音,去年借助红旗渠通水50周年的机会,林州市召开了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动员大会,这标志着酝酿多年的红旗渠申遗工作正式启动,由民间转至官方层面。
相关问答
Q1: 什么是红旗渠呀?
A1: 哎呀,红旗渠可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工程呢!它是在很久以前的1960年代,河南省林县(现在叫林州市)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解决用水问题,自己动手修建的一条人工河,就像一条巨大的水龙,把水从山区引到了缺水的地方,让大家都能用上水,厉害吧!
Q2: 为什么要修红旗渠呢?
A2: 哎呀,这个问题问得好!以前林县(就是现在的林州市)那边超级缺水,老百姓们喝水都困难,更别提种地了,所以啊,大家就决定修一条红旗渠,把山里的水引过来,这样就能解决喝水和灌溉的问题啦!就像给大地妈妈喂水一样,让她变得更滋润!
Q3: 修红旗渠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呢?
A3: 哇,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!修红旗渠的时候,困难可多啦!首先是工具和技术都很简陋,大家基本上都是靠手工和简单的工具,还有啊,山区的地形超级复杂,有时候要开山,有时候要挖隧道,超级辛苦的!而且那时候生活条件也不好,大家经常吃不饱穿不暖,但为了能让家乡有水,大家都坚持了下来,真的很感人!
Q4: 红旗渠修好后带来了哪些好处呢?
A4: 哈哈,这个问题问得真好!红旗渠修好后,好处可多啦!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喝水和灌溉的问题,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了,大家的生活也变好了,而且啊,红旗渠还成了大家团结奋斗的象征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呢!就像一条生命线,给那片土地带来了希望和活力!
本文来自作者[费莫俊涵]投稿,不代表力的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dmotor.cn/zixun/202501-116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力的号的签约作者“费莫俊涵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修建红旗渠的故事 小学生讲红旗渠小故事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力的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修建红旗渠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,林县(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)人民靠一锤、一钎、一双手,苦干10个年头,硬是在万仞壁立、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,斩断1250个山头,架设152座渡槽,凿...